北京中学学生走进中科院(六)丨走进国家动物博物馆
origin:This website releaseDate:2016-06-13 09:26

2016年新学期伊始,北京中学与中科院合作开设了科技英才系列课程,内容非常丰富,有六年级的必选课程和七八年级的拓展课程,涵盖了天文学、动物学、战争与科技等专题领域,深受同学们的喜欢。每周二、周三下午,中科院的专家团队、北中的科学教师会共同为同学们授课,为丰富同学们对科学的理解和探究,学校专门设计了科学专题实践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6月4日上午,北京中学六年级1、2班同学来到了国家动物博物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 本次活动以动物学学习为主,同学们先是参观了动物多样性与进化展厅以及鸟类展厅,全程由国家动物博物馆鸟类专家进行深度讲解和指导,之后在专家的指导下针对无脊椎动物、濒危动物、昆虫、蝴蝶、鸟类等展厅的内容进行分组研习探索,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交流和总结。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认真参与,积极配合,收获颇多,为动物学课题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初夏•动物博物馆

作者:六年级  吴启智

懒洋洋的阳光从窗外透了进来,空气中弥漫着春草的气息。早晨来了,啁啾的鸟儿,初夏的柳荫,透露着美好的气息……伴着凉爽的风,我们来到了动物博物馆。大约30分钟后,我们便到达了目的地,我本身对动物就很感兴趣,听了老师的任务分配之后,我好像被打了鸡血一样,兴奋的不得了!啊,不用我说,大家也一定知道这次的活动很有趣了吧~果不其然,导游讲的有趣生动极了!让我们见识了很多有趣的物种。但是,这不是令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我想听了那段讲解,应该终身都难忘吧……其实我们都知道要保护动物,现在灭绝的动物越来越多,但是现在的人们有没有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导游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图,图上是有像年轮一样的标识,我想,没有比这标识更能让人类反省自己错误的物品了,这幅图上标志着所有灭绝的动物!看了这幅图,我们都惊呆了!这就像一本厚厚的人类犯罪名录一样,记录了人类做的“好事”!粉头鸭,格氏大袋鼠……他们都是怎么灭绝的?当然,我们不能排除自然因素,但是,我可以确切的说,大部分灭亡的动物都是因为人类的所作所为!我们现在并没有再乱砍树木什么的,但是人类只是片面的思考,那工业发展呢?那打猎呢?人类或许想的很少……所以我希望,人类能够深刻的反省自己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类的家园变得美好!不然,人类的日子在将来的某一天,也会像即将灭绝的生物那样,无助,绝望……

之后,我们还做了关于蝴蝶的手抄报,蝴蝶的一种---凤蝶,也将绝灭,我们就为凤蝶做了一份手抄报,是关于怎样保护凤蝶和关于凤蝶的知识。我们也真心的希望世界上不要再灭绝任何物种了,不要因为满足人类,就要灭绝物种本身,这是多么愚蠢啊!时间匆匆,我们的活动也接近尾声了,不过我们真的很舍不得,总觉得还没学够,生怕落下了什么……

最后,我希望大家也要加入保护动物的行列,其实真的只要从小事做起就可以了,少往水里扔垃圾,不要让河流变得浑浊;少吸烟,让动物也有清新的空气呼吸……加油,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回来的路上,总觉得心里多了什么似的,沉甸甸的……

  

中科院之动物博物馆活动体会与收获

作者:六年级  王帅婷

6月4日的清晨,我们伴着阳光和满心的喜悦,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并参观了国家动物博物馆。

一走进博物馆,左右两边的大型动物--亚洲像和老虎把我吓了一跳,这两个动物虽然只是标本,却仿佛是活的一般!再往前上方一看,是一副巨大的骨架,老师告诉我们这是鲸的全身骨头,望着这副骨架,我仿佛看到巨鲸在大海里遨游的样子。继续往里走,看到了美丽的孔雀,在这里,我发现鸟类分为很多种:远洋类、涉禽、鸦科、游禽等。我最为好奇的就是猫头鹰,大概有15种猫头鹰,我发现它们和其它鸟最大的不同就是猫头鹰的眼睛长在头一面。而其他鸟的眼睛长在头的两侧。在这里我还了解到很多动物已经濒临灭绝甚至已经灭绝,比如旅鸽,因为人类的猎杀致使它在1914年灭绝了,在国家动物博物馆里展示的很多动物如今也是濒临灭绝,比如东北虎、大熊猫。

最后我们分小组完成海报任务,我们来到地下一层,看到了更多更逼真的动物,有正在奔腾的黑马、有卧在石头上休息的羚羊、还有像海洋一样蓝的海豚……最后一只帅气的狼给了我们很好的灵感。我们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完成了海报。

回学校的路上,我还在回想着那些可爱的小动物,我认为人与动物和谐共处是密不可少的,我在此呼吁大家一定要保护动物,不要去伤害它们,减少动物的灭绝。

 

 动物博物馆之行感想

作者:六年级  薛博睿

在早晨清爽的微风之下,我满怀期待地向着今天即将参观的地方:国家动物博物馆出发!上了大巴车,同学们都很安静,没有大吵大闹的现象,这一点很值得肯定。当然,有的同学也在写这一天的计划和安排,或是在设计我们后期制作的小报的排版以及布局。不难看出,大家都十分充分地利用时间,为以后的任务做着充分的准备!

终于,我们到达了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起初,我们都十分的惊奇:诶,不对吧,我们要去的是国家动物博物馆,而不是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吧?我们许多人都在地下小声议论着这个“严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走错路了?”刚想问一句,就听带队老师介绍说,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标本楼和国家动物博物馆是在一起的!哦,原来是这样啊!我们全都恍然大悟。

进了博物馆,映入眼帘的便是三只亚洲象的标本:一只公象,一只母象和一只小象。这一家三口幸福地走着,显得非常和谐。天花板上悬挂着鲸的骨架,老师还特意提醒我们说,不要把“鲸”说成“鲸鱼”,因为鲸是一种哺乳动物,是用肺呼吸的,而普通鱼类都用鳃呼吸!

之后,我们又去参观了几个展厅,学到了许多关于动物的知识,如:朱鹮、大熊猫是濒危动物;动物的种类、动物的进化……参观完毕,老师带领我们上到了二楼,我们即将在那里进行我们的海报制作。我们组做了两张海报,一张是关于蝴蝶的,另一张则是关于天鹅的。大家都费了很多的时间,尽可能好地完成了小报。

接着是我们的汇报时间。大家把自己组精心制作的小报一一拿到前面进行展示,并让老师进行点评和分析。老师对每个小组的小报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也对每个小组的小报提出了不少合理化的意见以及建议。大家都收获了不少写小报的技巧。

长达半天活动结束了,我们都收获了很多知识,都学得很尽兴!

 

中科院之动物博物馆活动体会与收获

作者:年级  赵欣妍

6月4日,老师带领我们去动物博物馆研学。

刚进入博物馆时,看到了三只大象,我也没有在意,可当带领我们学习的老师说,这是一个标本,我才仔细打量了这个巨大的标本。它就在我面前,仿佛我又来到了泰国的大象场,制作标本的工作人员可以把死去的动物加工成这样,实在是令我震惊,几只动物组成了一幅幅美好精彩的画面。

门口的几只大象只是这博物馆的一小部分,当你真正走进这里时,它的精彩奥秘都会展示给你,在这里我见到了许多平时只在书和电视上才能见到的动物,譬如金钱豹、白海豚、金猫、各种各样的猫头鹰,甚至连现在已经灭亡的动物我们也可以见到。

在这个丰富的学习海洋中,我清清楚楚地听到了导游这样说:"这个博物馆现在珍藏的动物,我们人类在地球上有些都很难找到了。这里是已经灭亡的动物,"说着,她指了指一幅图,上面的动物我从未听说过,不过真的很多,她又举了几个例子,"大家看到这个动物的名字了吗,这是旅鸽,在1914年的时候,最后一只名叫玛莎的旅鸽死去了,从此再也没有一只旅鸽。"后来,我在网上搜索了资料。原本,旅鸽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鸟类,大约有50亿只,喜欢群居,且每一群旅鸽大概得有1亿只左右,可这是在英国人来到美洲之前旅鸽的数量。当他们来到这里时,发现旅鸽的肉质鲜美,于是开始了猎杀旅鸽的日子。在大量穷苦人没有饭的时候,旅鸽卖到了2美分一只,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捕杀旅鸽的生活,当科学家发现旅鸽越来越少,就开始呼吁大家保护旅鸽,但是并没有什么作用,旅鸽仍飞速在减少,在1878年,每天约有5万只旅鸽死去,而这种情况持续了5个月,后来,科学家从野外抢救了几只野鸽,试图去饲养,人工繁殖,但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两只成年旅鸽被一位14岁的少年用气枪打死,它们唯一的宝贝被起名为玛莎,陆续的,其它的人工饲养的鸽子也都去世了,仅剩下玛莎孤独地生活,每天有专人负责喂食,清理,检查,在1914年9月1日中午,当饲养员来喂食时,玛莎正绝望地望着窗外,一动不动,大约1小时后,饲养员再来检查时,玛莎已经倒在地上一动不动,最后一只旅鸽也死去了。玛莎被制成了标本,永远保留在美国,但是不作公众展示。

很多的动物也都和旅鸽一样,每天绝望地逃避人类的追捕,甚至有些人只是为了娱乐才去杀死它们。虽然我也是人,可是我深深感到了不公,为什么都是生物,鸟类还比人类早出现在地球上很多年,它们与人类何仇何怨,难道因为人类强大,就要去杀死弱小的动物吗?我多么希望人类可以与动物和平共处,多么期待看到更漂亮的动物物种,而不是每日听见他们死亡的噩耗,灭绝的消息。

这一次博物馆之旅给予了我太多的知识,引发了我太多的思考,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这样的学习,因为每一次的博物馆学习都给了我太多的成长!                    

 


  • Share: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