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学2016·春·中华文化寻根之旅之中原行(2)——大美中原
origin:This website releaseDate:2016-05-14 18:49

牡丹•云雨未覆无双

六年级:谢佳

惊艳

目流连

再难思迁

明需连夜放

自往复恨心坚

似秋叶衰如枯杨

待重遇旧时现娇颜

花开花落转眼即千年

落叶成章祭此盛宴散场

只恐天上人间真国色

安然孑立淡然成殇

卿若远情复谁望

嘴轻扬笑当场

天下已无双

陈如佳酿

细回想

清香

千年沧桑 千年美丽

                  ---河南行 The second day

七年级:侯佳骐、丁宇樱

8:15a.m   悠然

早,第一次感受河南的清晨。不是很冷,唯一独特的是它没有喧闹的车鸣、人沸,安静的街面上没有什么人,阳光斜射在房屋顶部,随着树叶的遮挡点点滴滴的映在窗户上,温暖、舒适。遇见阳光,遇见好心情,早安,河南!

9:19a.m   壮观

虽然人还是比较多,但是却并不影响大家期待的心情。刚进景区稍作调整后,便开始了这段旅程。随着伊水走了很远,来到石窟的景区。河对岸的山上,一片翠绿,长着不同的树木,这就是香山。仿佛回到宋朝,体会山上弥漫的香气。那些山中的一草一木,富有了诗意,那是一段一千五百年的风雨沧桑。湖面很清澈,近处波兰平静而向远望去,点点的微波荡漾在湖面,缓缓向西流淌。此景,如诗如画,曲水流觞。随天气的变化,太阳变得毒辣,在日光照射之下,石窟露出了面目。它们并不是很规律的排列,而是三五成群的、亦或许单个的。因为这些不规则的排列,让它显得更加的有趣。最大的洞窟的佛像,很壮观,笑的也很开心,像孝文帝游牧民族的蒙古包,尽管来到了中原地区,却仍能从服饰看出他们保持了原始的风格。佛像都很消瘦,很好辨认他们是北魏朝代的。旁边正方直角座的是伊阙佛龛之碑,碑首之上有仿木构屋檐,因佛像偏胖,底座直角的特点得出这是初唐的杰作。这些石雕有些并不是很完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也抢去了很多的佛雕,那些佛雕雕刻的是如此的精美,各有各的特色,精致小巧,却因为这样的愿因离开了祖国,不少同学也在感慨“哎,真可惜”也许是因此,心里油然升起一种民族耻、一种惋惜。是对于那被抢去宝物的无限惋惜。帝王将相佛武则天时期的一尊佛祖,它并没有完工,是一项被迫暂停的工程,却也能因为这样,我们得到了石窟开凿的过程分别为:1.开崖2.打方3.配台4.抛光5.成型。这几个步骤,也不仅让我们联想到当时人们的智慧是多么的强大,能够完成这么复杂又困难的工程。万佛洞据人们数过其中共有15000左右的佛尊,这是一个迎合了佛国的祥和景象,因为风化的严重,我们所看到只是一个模糊的像,但他仍旧很精巧,带给我们古代人的技巧以及一种手工智慧。莲花洞——洞顶部都是莲花,成为高浮雕,是北魏时期的艺术品。所以我们知道如果没有人文的破坏,这些雕塑也不会这么轻易地毁灭。记得北京的莲花灯,也便是因此而得来的。最引人注意的是一排龙门石窟最小的石窟,他们个个黄豆的大小,但却神态各异,雕刻的技术实在是精湛到赞不绝口。

其实,当我们到达河对岸后准备返程时,那怡人的风景实在让人不舍离开。那些我们看到单独的石像早已经全部展现在我们眼前此景多么的壮观辽阔,那是人类文明的智慧啊!每个石窟,每尊佛祖,都透着一段人类文明以及智慧。

千年前那些虔诚的佛教徒们如何用自己虔诚的心,一把锤子、一根錾子,叮当叮当,将自己心目中的佛的形象一刀一刀的雕刻在石崖上。那是一种人与佛的对话,是信徒们将自己心中的寄托刻写在大自然的身上。步行在青石路上,不急也不徐,聆听佛的呼吸,亲近佛的石肤,感受着佛像的石管里跳动的脉搏,寻找岁月雕琢的痕迹,探究哪一勾属于唐朝,哪一刀属于北魏。

既然是过客,做不了这里的主人,也不必过于眷眷不舍。无论将来是否还可以重逢,只留住这般记忆,便好。也许石窟还有许多风景,等着我们去开启;还有许多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发觉。但人生难免有错过,我们都无须刻意去追求。

14:30p.m   夏日牡丹

一顿丰盛的特色午餐后,我们踏上了牡丹园之旅,这也是这次行程当中活动策划组的第一项策划内容。

刚到达牡丹园便拿到了任务单,主要是一些对于洛阳牡丹知识的了解,我们宣传报道组结成一组进行任务,在导游员的讲解下我们来到了不同的展馆,每一个展馆都针对着牡丹园的个部分展开了介绍和讲解然后便开始了答题。由于不能用手机查询的原因,所有人都集中精力听着老师的发言,各色的牡丹,有颜色单一的、颜色丰富的,直立型的等等,在这五月的艳阳日里,那些牡丹花生放的很显眼,它娇媚,它高贵;它典雅,它多姿;它艳丽,它热情……伴随着服务组准备的题目,渐渐的融入到了一片花的海洋。艳阳里,我们编写着自己的诗句,关于你——绽放的、含蓄的你——照耀在阳光下羞涩的几朵牡丹,无论是藏头诗、七律诗还是散文,何不透露着一种“研学”的真谛?那便是玩中学,学中玩了吧。

16:00p.m   轻松

这是一次旅行中最自由的时刻,此刻,我们没有任何团队的约束,没有特别多的时间限制,此刻,我们终于能松懈脚步——逛街。

这条街有些像南锣鼓巷,却又多一份宁静、简质;又像是袁家村,却又多一份朴素、简单。同学们在这里感受到了很多深刻的洛阳文化,那些充满着历史痕迹的沧桑,有棕桐色古朴的建筑、各色的小吃,虽然没有时间把他们一一品尝个遍,但是那些诱人的食物总是让我们禁不住去偿。河南的食品大都偏咸,唯有一些甜腻的小吃,总能满足你的味蕾。但是,随着现在的经济发展,他也逐渐的变得经济化,我认为这样也并不是很好,首先他并没有展现出洛阳的文化以及丽景门想带给我们的本意,其次,我认为我们需要重视这些还封存的、现有的社会文化体现。

 

探寻尘封千年的故事

七年级:曹想 白银河

 

今天,是我们中原行的第二天,经过昨天的两个博物馆的参观学习。我们收获了不少,这些知识大都由一个个文物向我们讲述,看到那些文物,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尘封已久时代。而今天我们参观的是龙门石窟,牡丹园以及丽景门。

上午,我们参观了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和其他石窟有区别,比如莫高窟壁画较多,而龙门石窟因为是在北魏和唐朝而建,那时佛教已经传播到中原,所以龙门石窟主要以佛像为主。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有17.2米,是卢舍那大佛。而最小的只有2厘米。最大的佛像是根据武则天自己的样子所雕刻的,唐代以胖为美,所以大佛脖子上会有一道道的薄纹。佛像的神态很安详,我们不得不说,我们对一千多年前的盛唐是充满着期待的。我们期待他们的文化,我们期待他们的生活,我们期待他们的一切。而龙门石窟只是其中的代表而已。同学们看见它就如看见巾帼皇帝武则天一样,给人一种悠然自得,泰然自若的感觉。最小的佛像在一个石壁上数不清的这个大小的佛像像文字一样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只有一颗米粒大小。还有最最著名的“剪刀手佛”,这尊大佛本不是这样,可是经过了一千多年的风吹雨打和有时抵制佛教势力的破坏,使它变成了“最会卖萌”的佛像,其实这更是要提醒我们,保护文物,刻不容缓。不得不说,我们可以联想到,在一千年前,一群手持工具的能工巧匠用他们的工艺,为中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这些东西才是看了之后会深入我们内心的,它更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一个充满璀璨阳光的时代。

下午的第一站,我们抵达了牡丹园。“洛阳牡丹甲天下”,不错的,牡丹争芳斗艳,仿佛在向同学们展示它的高贵。我看到了艳丽的牡丹,也感受到了它的沧桑,同时也体会到了中国最最鼎盛的唐宋时期人们安逸、富足的生活。牡丹有着不同的颜色,这些颜色有的是自然生长、有的则是人工培育,看着这些各种各样颜色也会令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成熟的园艺技术。牡丹和芍药历来并称为“花中二绝”、但是他们的种类可是有区别的——芍药属于草本,而牡丹却属于木本。即便如此,人们还是把两种植物一并种在牡丹园中,其目的就是为了让芍药给牡丹传粉。在牡丹园中,我们也体会到了文化的魅力,首先我们看到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的雕像,通过在这里的这个雕像,我们也了解到了欧阳修关于牡丹的作品。活动策划组精心准备的问答活动,也让我们更深一步了解唐宋时期的文学。牡丹,天之骄子,国色天香。花香充斥着整个神州牡丹园,这话想让人陶醉,思想和灵魂早就回到一千年前,感受盛唐的文化。更有“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我们都知道花有魂,所以他才被我们尊重,赏识。而牡丹,默默的在一夜之间开遍洛阳,更是有着能屈能伸,坚韧不拔的高贵品质,所以牡丹才在历史上得到很高的评价。

参观过牡丹园,洛阳的天气很炎热。我们准备去今天旅程的第三站-丽景门。听小导游和导游讲解了一番之后,我对洛阳这座古城又有了更深一层的印象,看到那雄伟的城门,我感觉,这是一个历史的洛阳。丽景门,是我们的一种寄托,是我们千年来的一种精神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故乡。来到丽景门,那里的一座座古色古香的砖瓦建筑很漂亮,让我前所未有的感受到古典的魅力。它和我们北京的烟袋斜街,山东的台儿庄有一些神似。只不过,这里的人们更加注重对历史的保留,他们是很尊重历史的,中原人对历史的尊重与保留让我们惊叹。走在丽景门城楼后的街道上,穿过街道,青砖灰瓦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珍贵的历史积淀。看着一个个新鲜出炉的牡丹酥,那是洛阳市花的香气。热气飘满街道,更飘进了我们的心里,温暖了我们所有人的心。有一座牌坊让我尤为印象深刻,那写着三个字:“娘娘殿”,这里是另一群人的心灵家园。街上飘着浓浓的香气,让我们欲罢不能,了解当地的民俗和文化,就要从美食入手,这是我觉得最让我感觉亲切的一句话,因为任何人都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漫步在光滑的青石板路上,一种种感觉在我心中油然而生。这,就是丽景门,仅仅是一条街道,一条美丽的街道,一条拥有文化味道的街道。

佛教与牡丹的交织

六年级:蔡尚宸,叶嘉添,岳鹏润

五月四日,中原行的第二天。今天的空气十分清新,经过昨天的休息,我们大家都精神满满。今天我们要前往佛教的浓缩龙门石窟,也要去洛阳作为“牡丹花城"的代表性景点洛阳牡丹园,我们大家都很高兴,认真的听着车上导游的详细讲解,车上弥漫着欢乐的气息。

听着听着,我们就来到了我们行程的第一站—龙门石窟。这个石窟依山而建,有1400多年的历史。每个佛像都雕刻的十分细致,就好像它们都是活的。整个龙门石窟有2345个洞,以及11万个大大小小的佛像,小佛像大概只有2厘米,而大佛像的大小可以高达17.14米,就是一个耳朵都有1.9米,换句话说,得两个姚明那个级别的大高个子的身高加起来,才能抵得上这尊大佛的头。

洛阳石窟是三大石窟之一,它从五代十国时期的北魏,一直到我们耳熟能详的宋代,一共历经400年的沧桑,最终铸成了这样的奇迹。它延续时间长,数量和风格多,比如说北魏时期人们就喜欢往人上面纹三道杠,可是到了宋代,那时的风俗有所转变,于是就没了这三道杠。当时每个工人做一天工作叫一"工”,这些佛像虽然不大但是用了80万工,是一个极其浩大的工程。

不过,最大的佛像却只用了3年。这是因为当时武则天为了支持建造,捐入了大量的工钱,工人们为了纪念她,还在佛上刻了她的脸,使这尊佛很逼真,就像一个真人。

下午,我们来到了神州牡丹园和丽景门。

我们首先来到了神州牡丹园。这里是洛阳有名的牡丹栽培地,里面种植了各种牡丹。进入这里,我体会到了什么叫“洛阳牡丹甲天下”,还真不是浪得虚名啊。这里面有数不清的牡丹,好似一幅美丽的油画。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胭脂色的,还有的红白相间,都十分的好看。同学们都陶醉在这美丽的花海里,我也看的十分入迷。

之后,我们去了丽景门。这是洛阳的第一个城门,里面的洛阳古城也是洛阳最原始的样子,在这里面,有许多的古代建筑,它们都十分漂亮,也都十分的有历史。里面有不少很有历史价值的瓷器,它们有的是蓝色的,有的有很多纹路,还有的是红色的,都十分漂亮。

晚上,还有2位同学过生日,他们的家长也发来了贺电,我也感受到了,家长们对自己子女的喜爱。

就这样,又一天结束了,不知明天会不会有更好的活动呢? 

洛阳花开

六年级:许瑞宸 张蓝萱

今天的活动可真是丰富呢!让我给您慢慢讲……

清晨,一缕阳光俏皮地穿过窗户,照在我房间的墙上。经过一晚上的休息,我们再次“满血复活”,准备开始今天的行程。

都知道石窟是佛教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我们对这种神圣又奇怪的建筑十分好奇。而在开阅历课程的行前会时,我们就已经从老师口中得知一二,而今天,我们的第一站就是河南乃至中国出了名的龙门石窟。

等等,在这里,我有一个印象很深的片段——坐观光车。要知道,像我们这样天天赶路的背包客还是挺累的。我们风一样地上了观光车,在车上,温暖的春风轻轻拂过我们的脸颊,我们慵懒的靠在座椅靠背上,十分惬意。

几分钟后,我们就隐隐约约地看到了不远处的山,峰峦叠翠、翠色欲滴。渐渐地,我们离那山越来越近,山上的石窟也映入我们的眼帘。

第一个闯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很大的石窟,里面供奉着释迦摩尼佛像,因为这个石窟是唐朝的,所以这座佛像也带有唐朝的特色:衣着华丽、体态丰腴、面目慈祥。这尊佛像身边还有壁画,那是几十个天仙在载歌载舞,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我们不禁为古人巧夺天工的手艺而赞叹不已。

之后我们又陆陆续续地看了几个石窟,虽然大小有别,却是同样的精致。面对石窟中的一尊尊佛像,我们的心也变得严肃、虔诚。

值得一提的,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窟——奉先寺中最大的佛像卢舍娜。她的仪态端庄、面目慈祥,用普渡众生的目光注视着多少年来,来来往往的游客们,温和地接受信徒们虔诚的叩拜、游客们炙热的目光。

用过午餐,我们就来到了神州牡丹园。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学习知识,活动策划组特地为我们准备了任务单和小奖品,于是下午的参观变得更加热闹,也平添一份乐趣。

 “老师,为什么洛阳更适宜牡丹花的生长呢?”“你要知道,洛阳的春季相对而言比较长,土地比较肥沃……”这是一组同学做学习单时与老师的对话,当我发现这一幕时,我毫不犹豫地将其用相机记录下来,看着同学们认真学习的样子,我也感到很开心。

哦对了,今天还是两位同学的生日呢!这两位小寿星分别是马铭泽和汪佳艺。我们学校还给他们两人分别准备了一个礼物,汪佳艺的妈妈还用微信语音的方式祝贺自己的儿子,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爱意。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吧。

天也不早了,晚安

 


  • Share: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