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学喜获“山海杯”国际辩论邀请赛冠军
origin:This website releaseDate:2017-02-27 18:57

2017年216日—19日,“山海杯”国际辩论邀请赛在青岛举行,北京中学的一群少年参加了比赛,一举获得辩论赛高中组冠军。


北京中学八位初二、初三的学生组成的辩论队,抱着积极参与的心态于16日抵达青岛,17日经过小组赛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和马来西亚雪兰莪八打灵公教中学的激烈角逐,进入半决赛,18日对战澳门培正中学,19日在总决赛中对战主办方青岛二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捧得“山海杯”国际辩论邀请赛的冠军奖杯。翟与宁同学获得高中组唯一的全程最佳辩手,申银珍、贺筱汀同学获得单场最佳辩手。

在本次参赛的北京中学辩论队中,有两次捧得京津冀高中辩论赛冠军的老队员,也有刚刚加入队伍半年的新队员,同学们相互信任、相互包容,以“2+2”老带新的模式面对挑战,赛场上尊重对手、正面、平和,体现“仁者”气度;辩论场上队员们认真倾听,与对方辩友进行的思想对话与碰撞,颇有“智者”风范;面对强大对手,紧张、激烈的比赛,北中孩子们迎难而上,不因一时一句的失利而丧失风度,展现“勇者”无畏;一次又一次的准备与模拟,挑灯备战,孩子们自得其乐,“乐者”不疲。

正如筱汀妈妈所说:

这是一群酷爱辩论的孩子,拥抱梦想的团队;

这是一群专注投入的孩子,非常自律的团队;

这是一群喜欢合作的孩子,配合默契的团队;

这是一群尊重对手的孩子,擅长学习的团队;

这是一群敢打敢拼的孩子,越挫越勇的团队;

辩论梦想之路上“山海杯”国际辩论邀请赛是一个新的里程碑,让同学们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值得铭记!


 

我们的辩论,我们的生命

九年级 翟与宁

对一名辩手而言,辩论即是生命中的挚爱。我珍惜我辩论的时光。

我一直认为,是辩论,让我们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可以给予我们思想的解放与自由。由于生活的种种琐碎,我们常常没有办法去深入地、诚恳地讨论问题,只有站在辩论舞台的正中央,才能静下心来,让自己的灵魂代替身体去说话。我想,站在台上的我们,正如“山海杯”决赛辩题所说的那样,是在“为自己而活着”。辩论从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只是发自内心的虔诚与热爱,只是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也许,正是因为我们不奢求从辩论中得到什么,才终于得到了心灵上的成长。技巧的进步是不重要的,思想与心灵的自由是重要的。

辩论的外延就是思想的外延。我们的一切辩论,都是在不断地反思与探索中完成的。每一场比赛,每一段交锋,都是立场与价值的探索,而每一个辩手走过的辩论道路,都是在一次次艰难摸索之中开拓出来的。探索、开拓,这是一名辩手的自觉,更是青年人的自觉。我们在一次次的辩论中,直面自己、直面人生、直面社会,这是每一个青年辩手的荣耀与自豪。每当我停下脚步,凝视我自己,我的队友,以及许许多多和我一样,共同在路上的人,我就深深地受到触动。我感动于有如此多的人共同为一个理想而奋斗,在一条路上携手前进。这其中有我的朋友,也有我曾经的对手,但是,其实我们都彼此尊重,彼此理解,彼此热爱,让我们都在辩论的路上越走越远吧。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我很喜欢这次山海杯的口号,因为它正道出了我的心声。哪怕是远隔山海,但因为心中有着对辩论的执念,我怀揣着热情与理想,依然来到了这里。我得到的绝不仅是一个冠军与一个最佳辩手,更是我继续辩论下去的动力与信念,更是我辩论的道路与方向。辩论不仅仅是一次又一次成绩的开拓,更是一次次路径的开拓,生命经历的开拓,这都将是生命中美好而又幸福的回忆。

请珍重辩论路上的风景,是朋友、是对手,也是真理。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请大家“慢慢走,欣赏啊!”,不要辜负了年华,不要辜负了生命,这就足够了。


 

山海

九年级 何心婉

山海杯结束了。完美地、结束了。以冠军的姿态,带着欣喜的笑容。我们,捧回了冠军。

这是北中辩论队第一次获得国际赛事的最高奖,之前海外比赛走得最远一回也不过是八强。这回,却一下子夺得首席。或许可以说,这,对于在高中生组别中作为初中生们的我们,应该是相当值得骄傲的一件事了。

真的,很开心。

从一开始的朝阳区“辩我青春”,到京津冀的首战告捷,到上个暑假一而再的小小失意......却还是,在这次喜获佳绩,一路,称不上坎坷,却也实在没有那么简单。我们,一直在向前走着。经历过失败的痛苦,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正是这些一点点的积累,才有了今天山海的第一。

虽然,自己的表现,离预想的还有所差距,感觉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走的那样快了。在辩论的道路上,一时有些迷茫,有点灰心。希望着,自己的进步也可以,快一点啊。但是,还好,我还有时间,还有继续努力的空间与机会。比赛结束后,也一直在反思,想着,通过哪种方式,可以获得一个更加优秀的自我。

辩论所包含的能力,是太多太多的。而这些种种,也是要通过时间积累和合理的方式来培养的。愈发明白,更广阔的眼界有多么重要。还是要多看多听多读书,汲取他人的经验,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如此,再表达出来的观点,应该就可以更加深刻有理,所谓,汲取“思想的厚度”,应该就是这个道理。更重要的,还要多思考,每一件事情和想法,都应该去尝试着反复推敲琢磨。让自己的思维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一方世界。辩论时,对于我们的论点,要真正做到理解和吸纳,如此运用,才是自己的东西。实话说,我自知不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那么就更要如此。我想要证明自己,我有这个决心。

一直觉得,山海之美,之所以令人向往,在于他们的容纳与胸怀,丝丝溪流汇聚江河,点点丘土化作群峰。这个过程,缓慢又值得。

还有时间,还有很远的路。还会看到怎样的风景?不清楚,但心里,期待又雀跃。不会忘记半决赛后,胡渐彪大神对我的小小夸奖和鼓励,希望在下个舞台,我,可以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宝剑锋从磨砺出

九年级 田思远

从记忆里那支懵懂而略有稚气的队伍到现在这支老练,锋锐而杀气毕露的劲旅,在其外光芒万丈,引人称赞羡慕;而在其内的艰辛苦涩却犹未可知。初入辩坛仅仅经历一场国际赛事的我,已经几乎被两周废寝忘食的准备和三天高强度的比赛压的喘不过气来,难以想象那经历过海内外近十场比赛的老辩手们,他们留下的足迹是怎样的一份厚重。三年的时间,多少次打磨与战斗造就了这样一支生机勃勃的队伍,在与海外拥有几十年历史的辩论名校的厮杀中再难以想起,我们还仅是一群初三学生。

一份强劲,坚固而价值崇高的论虽然只有赛场上几十分钟的时间可以诠释,但它迸发时的璀璨却是辩手们辛苦准备而燃烧几个日夜的光彩之和,赛场上的一次质询,是场下几十次的练习与修改,场上几分钟的申论,可能便是辩手们场下经年累月的积累。然而幸运的是,结果是好的,这样的队伍终于夺得了国际赛事的冠军。一番沉淀之后,却觉得并不意外,这样一支夜以继日,在看不见的地方挥洒汗水的队伍凭什么不是冠军!

辩坛上无数前辈们宛如难以仰止的大山一般矗立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上,但这样一支充满希望的队伍有什么理由被怀疑无法击败他们?我们付出汗水不辞辛劳,我们如同兵器一般在一场又一场战斗中熬练着,打磨着自身。幸运的是,即便有成员暂离辩坛,追逐梦想,我们也相信辩论所留给他们的财富将伴之终生,但更重要的是,经历过无数磨砺的队员们没有理由折戟,我们将把每一次无论成功失败与否的经历当作磨刀石,一个个走向“辩神”之位的身影正在路途上踏着坚定的步伐,迎接着一次又一次挑战。

最后,吾等前方,绝无敌手。

 


每一点努力,造就了更好的我们

八年级 佟妍

作为一个初级的辩手,每一次比赛都是丰富自我经历,学习辩论技巧,充盈自我知识的良机。

这次的山海杯小组赛,需要面对名校人大附中和马来西亚的公教中学,对方实力的不确定性督促着我们尽可能的完善辩题的每一点,攻防,论纲,质询......每方面都精心设计,环环相扣。

我记得,在四层的某一间教室里,总有一盏灯在晨辉中打开,在夜幕中却并未隐去;在某一块白板上,总有一根笔在上面写了擦擦了写,论也就跟着建了推推了建;在某一个讲桌旁,总有几个身影在围着满板的文字议论纷纷。

曾经有一天,面对“情感外露更有利于人际交往”这一持方的分层,我们讨论了很多种方法。按人际关系的目的分为情感目的和利益目的,按交往人群分为朋友家人和同事,按交往的过程分为建立关系和深入关系,还有宽度和广度等等多种形式的划分。经过长达一两个小时的争论,我们发现很多的分层方法的隔层之间有重叠部分,显得整套论混乱交织。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将几套论在不同的模辩中尝试,最终找到了最清晰好讲的分层,即用建立关系和深入关系来论述。在整个准备阶段中还有诸多类似上述的问题,例如情感和观点的切割等等,在克服这些问题的同时无形中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大脑的思维活力。

“有请一辩申论,时间四分钟”

猝不及防的,比赛开始了。站在正中央的桌子后,拿着薄薄的一张纸,心中却如同压了一座大山。张开口,目光在稿件计时器和评委三个点之间流连,左手微微颤抖,泄露了紧张的心情。读着读着,突然心间一轻,本来空白的大脑想到了以前准备的一个个夜晚,心中的自信感直线上升,大脑愈发的镇定和清晰。我在试着告诉自己:对方的每一个问题我们都有考虑到,适当的运用技巧一定没有问题,慌张才是最大的敌人。

就这样,嘴上读着早已熟练的稿件,内心一点点的平静下来。在看到对方的问题时,才能够快速的找到重点和对应防点进行反击。质询的环节比想象中的要顺利许多,手掌传来的凉意让我惊觉已经出了一层薄薄的汗。在之后的环节中,一切都顺利的进行着。

很快就到了自由辩论环节,在这一环节上我的漏洞就比较明显了。我发现虽然同样是说话,但是我每次的发言占据的时间可能要比其他人多一些,问题也不够有力,语言欠缺连贯性。这一方面在以后的辩论中需要多加练习,争取用最简短的话语回应对方的问题,同时抛出直指中心的问题。一个又一个战场顺利的推导下来,比赛也接近了尾声。

而我们,也在结辩的掌声中取得了胜利。之后的两场比赛我没有过多的参与,但也从评委的点评中,辩手的争论中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如果问这次夺冠的原因是什么,我想或许就是始终如一的坚持和细致,每一点努力,都造就了更好的我们。

 


孩子,去参加辩论吧!

九年级学生家长 贺筱汀妈妈

近读翟与宁从“山海杯”夺冠回来后写的文章《我们的辩论,我们的生命》,意犹未尽,我也想从家长的角度谈谈自己对辩论的粗浅看法,谈谈我为什么支持孩子参加这项活动。

何为“辩论”?思想家墨子曾说;“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明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换言之,辩论的作用就在于划清是非的界限,探察世道治乱的标准,判断区别事物同异的根据,权衡利害得失,解决存在的疑惑。今天,辩论多是以比赛的方式呈现,控辩双方针对同一个辩题从不同角度予以论证,最终达成共识。从而帮助辩手完成对一个特定观点不断清晰认识的过程。

我认为父母养育孩子,当然不仅限于吃饱穿暖,更应关注其精神世界的充盈完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更应该重视培养其视野的高度、思维的深度和生活的广度。这三个维度决定了孩子能走多远,并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视野的高度是指一个人观察世界的角度是开阔而辩证的,满怀好奇和善意,同时兼具宏观的认识和微观的把握。

思维的深度是指一个人应该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找到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对具体事情给出独到的见解,并擅于辨识、吸纳他人的真知灼见。

生活的广度是指一个人和社会的相处方式,无论互联网如何改变这个世界,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人际交往完成本职工作和日常社交。

下面我再来谈谈通过自己的观察,辩论到底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第一,让孩子变得自信。每场辩论赛之前,孩子们都会充分准备,反复模辩,因为他们深知临场发挥的成败直接取决于自己对辩题的吃透程度和被对手刻意挑战时的应变能力,这种不惧强手,不畏发难的强大心理,就是自信。

第二,锻炼思维和表达的精准度。

首先,辩论锻炼思维的完整性。一个人独自思考,或者发表演讲,往往只探究事物的点和面;而数人辩论则能够相互补充,丰富想法,使得对问题的认识趋于全面,思考也更兼完善。

其次,辩论锻炼思维的准确性。法国作家福楼拜曾精辟地指出:“思想准确是表达准确的先决条件。”辩论就是要求双方对所辩论的问题有深入的思考,谁的思考越是接近问题的本质,谁就越能准确地描述、把握事物的属性;

再次,辩论锻炼思维的清晰性。想得不清楚的东西也就说不清楚,词不达意只能证明思想的混乱。在辩论过程中要求双方以明白无误、有条不紊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而这需以思路清晰、有层次地展开为前提。

最后,辩论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凡擅长辩论者,都与平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知觉敏锐有关,惟有如此才能在辩论时面对咄咄逼人的进攻和一连串的提问,成竹在胸,反应迅速,及时调动平时的知识积累。

第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每个辩论队中,都需要不同特质的孩子各司其职,精诚合作。一辩选手负责立论,充分阐述自己一方的观点,最大限度框范出论题的内涵和外延。好的立论和申论,会开宗明义,让人眼前一亮;二辩、三辩选手在攻辩环节需对准备好的问题紧紧围绕立论展开,让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进一步立体、生动,同时有效阻挡对方进攻;四辩则做总结性发言,需对本方观点予以结辩,指出对方辩友的逻辑漏洞。要求选手有对全局的把控能力,并能为己方观点画龙点睛。这好比建房子,一辩夯实地基,二、三辩负责房子主体结构部分,四辩收尾并装饰整个工程。如此,大家默契分工,最终完成任务。这个过程会让孩子们携手体会奋斗的艰辛和美好,若干年后,团队培养出的师生情、同窗谊亦会给孩子们留下甘之如饴的终生回忆。

既然辩论有这么多好处,故真诚建议家长们,鼓励自己的孩子早日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无论他(她)是男孩、女孩,无论他或她是否能言善辩,都可以鼓励他们:孩子,去参加辩论吧!


  • Share:
Links